捷克航空工业的“百年老店”
前不久,捷克飞机制造商阿埃罗公司与保加利亚空军签署合同,将为2架L-39“信天翁”教练机提供大修和升级服务。在这则新闻发布前2个月,阿埃罗公司向捷克空军交付了4架最新型L-39NG高级教练机。
这两则新闻,都指向了同一款战机L-39。L-39是一款经典教练机,它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生产了超过2800架,在20多个国家空军服役。它的“娘家”,正是拥有百年飞机制造史的捷克阿埃罗公司。
捷克虽是中欧小国,但纵观它的军工发展史,类似阿埃罗公司这样的“百年老店”并不少。然而,苏联解体后,以华约作为主要客户的捷克航空工业发展遭遇“滑铁卢”,只能依靠生产技术门槛低的中小型飞机艰难度日,不少企业沦为国外航空企业的零件供应商。在高手如云的欧洲航空界,捷克航空工业如何起家?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军贸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未来发展路在何方?本期,我们走近捷克航空企业,从中寻找答案。
捷克航空工业的“百年老店”
捷克L-39NG高级教练机。资料照片
创业艰难起步,找准发展“支点”实现逆袭
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宣布成立。该国空军的“纸面实力”,有奥匈帝国遗留下来的140多架各类飞机。与此同时,该国继承了奥匈帝国的核心工业区,是欧洲排得上号的工业强国,可以快速重建军工体系,研发新式武器装备。
当时,该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堪称“万国造”,这些飞机能不能飞得起来、经不经得起战争考验都是一个未知数。此时,距莱特兄弟将第一架飞机送上蓝天,已过去了10多年,世界航空业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还没有任何一家该国军工企业尝试过飞机制造。一时间,多久才能研发出国产飞机,任何人心里都没有底。
发展本国航空工业的迫切需求,倒逼着军方和军工企业快速投入到战机的研发生产中。该国空军成立不久后,第一家飞机制造厂莱托夫公司在布拉格宣布成立。翌年,阿埃罗和阿维亚公司也开始建起飞机生产车间。
1920年,该国第一架飞机在莱托夫公司试飞场首飞成功。阿埃罗和阿维亚公司也不甘落后,陆续生产出AE-02和BH-3战机。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这一时期,该国航空企业经过反复探索,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支点”,走上一条“引进-消化-模仿”的腾飞之路。它们采取授权生产方式,从法、英等国航空企业引进产品生产线,在本国生产战机。在此过程中,它们并未满足单一仿制模式,而是从中积累经验、推陈出新。
效果立竿见影。一条条超前的设计思路、一个个科学的生产方法……在边“抄作业”边创新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拉近了本国航空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到上世纪20年代中期,该国空军已经可以大批量列装国产战机。
1933年,阿维亚公司成功研制出B-534双翼战机,初次亮相就以365.7公里的时速打破国家飞行领域纪录,随即成为该国空军的主力机型。
短短20多年间,阿埃罗、阿维亚等企业也逐渐发展成为航空制造领域的“主力军”。这些企业的快速崛起,既源于正确的发展路线,也离不开本国政府的大力扶持。当时,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支持飞机制造厂、飞行员参加各类飞行竞赛和特技比赛,报刊上常常刊登优胜者的大幅照片;想尽办法为企业打造平台、牵线搭桥,促成飞机出口,为航空企业挣来大量“外汇”;创办欧洲大陆最早的航空专业杂志,鼓励民众投身航空事业……在这样的浓厚氛围中,该国航空工业迎来发展良机,成为欧洲航空工业强国。
简单成就经典,打造教练机中的“AK-47”
飞行时速达750公里,飞行间距仅2.5米……蓝天之上,“百年灵”飞行表演队数架飞机不断上演循环转动、交叉对冲等动作。精彩绝伦的飞行表演,让现场观众兴奋不已。
飞行员的“座驾”,正是阿埃罗公司生产的L-39“信天翁”喷气式教练机。皮实耐用、操作性好、生存能力强……提及L-39“信天翁”喷气式教练机,不少飞行员由衷赞叹:“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喷气式教练机之一。”
L-39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生产了超过2800架,在20多个国家空军服役。谈起这型飞机,时间还要向前推移30年——
二战初期,奉行绥靖政策的英、法等国签署《慕尼黑协定》,选择牺牲捷克斯洛伐克来满足纳粹德国。在德军“萝卜加大棒”的威慑下,捷克斯洛伐克航空企业被迫生产各型德国战机,本国飞机的研发摁下“暂停键”。
1945年,在苏联帮助下,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发动武装起义,将侵略者赶出国土,获得解放。
当战争阴霾散去,该国航空工业并没有出现严重人才和技术“断层”,经过一次次研究论证,他们启动了重振计划:将多家航空企业重组后成立新的阿埃罗飞机制造厂,通过“抱团取暖”聚合科研团队,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加入华约为契机,通过生产苏联米格-19和米格-21战机,提升先进战机制造能力。
捷克斯洛伐克航空工业体量小,而研发结构复杂的大型军民用飞机,需要投入大量经费和人力资源,他们显然不具备这种条件。综合考量后,该国航空工业领导层达成共识:集中有限力量扬长避短,走出一条以发展轻型飞机为主的道路。
上世纪60年代,一个机遇摆在阿埃罗飞机制造厂的面前。此时,世界航空工业正处于由活塞式向喷气式战机过渡的阶段。在米格-15等喷气式战机批量生产并大量服役后,华约空军亟需一款喷气式教练机,以取代波-2、乌特伯-2和雅克-18等活塞式教练机。
“英雄帖”一出,欧洲军火商跃跃欲试。面对雅科夫列夫设计局的雅克-30、波兰航空制造集团的TS-11这样强劲的竞争对手,阿埃罗飞机制造厂如何才能杀出重围?阿埃罗飞机制造厂设计团队决定在简单耐用方面下功夫,推出L-29“海豚”教练机。
这是一款奉行“极简主义”的飞机,无论是设计制造还是飞行操控,都追求简单、易学、耐用。
简单成就经典。有人说,L-29是教练机中的“AK-47”。它的最大起飞重量3.54吨,最大飞行时速820公里,最大航程1350公里,实用升限11500米……其性能在同类型飞机中名列前茅。不仅如此,L-29飞行状态灵活稳定、操纵性好,对跑道适应性强,甚至可以从草地、沙地上起降。集诸多优点于一身,L-29被认定为华约的标准教练机,共生产了近4000架。
自此,阿埃罗飞机制造厂声名远扬。但工厂领导层并未满足于躺在“功劳簿”上,而是趁热打铁在L-29的基础上研制出L-39教练机。L-39完美继承了上一代飞机的优点,既皮实耐用又物美价廉。
作为一款教练机,客户最看重的还是它的“业务能力”。L-39没有让客户失望,它既能对学员进行中级飞行训练,也配备了高级飞行训练需要的设备,能适应不同层次的训练需求。有人曾研究过,只要经过基本的课程学习和模拟训练,再由教官陪伴飞行14个飞行小时后,学员就能放单飞。不少完成轻型螺旋桨飞行训练课程的学员可以直接驾驶L-39。
此外,L-39还能挂载各类炸弹、航炮、火箭弹等武器,作为轻型对地攻击机使用。在上世纪的数次局部战争中,经常能看到改装后的L-39“披挂上阵”,成为重要的空中作战力量。
面对变革与挑战,难以延续昔日辉煌与传奇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以华约为主要客户的捷克航空工业受到极大影响。工厂订单减少,人才流失严重,很多研发项目不得不中断,良好的发展势头戛然而止。
为了在逆境中求生,捷克航空企业将发展方向聚焦于教练机、轻型飞机、运动飞机等擅长领域。
在运动飞机这条“赛道”上,捷克拥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捷克政府鼓励民众积极投身于飞行竞技,人口1000多万的中欧小国,有近15000名飞行员、1800多个机场,15周岁以上公民就可以考取飞行执照,为运动飞机发展营造出良好氛围,也推动了航空产业发展。如今,捷克有80%以上的运动飞机出口海外。此外,捷克推动国内飞机制造厂重组,加强本国企业与国外军工企业的深度合作。在此期间,捷克研制出L-159轻型战机。
然而,捷克国土面积小、市场容量有限,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企业自营,抗风险能力都很差。迈入21世纪,尽管政府和企业做出很大努力,但仍有一批“百年老店”被屡次转手、关停重组,昔日荣光不复存在。不得已之下,捷克只能开拓海外市场,成为巴航工业、阿莱尼亚等航空企业的下游转包商,在逆境中艰难求生。
国内有限的产能,制约了捷克航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航空业的激流涌动,也让捷克航空企业的很多短板暴露无遗。如今,捷克开展大型飞机的研制已经难以看到希望,发展L-39NG已近乎其能力的上限。曾经在航空工业领域知名的飞机制造厂,再也没有推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
“没有一直成功的企业,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企业。”百年时光荏苒,在竞争激烈的军贸市场中,中欧小国捷克曾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支点”,通过积极搭建平台、集中优势资源,营造出航空企业发展的沃土。如今,受制于种种现实问题,捷克航空企业不仅新产品研发进展不利,市场出口也坎坷不断。捷克航空企业能否成功找到一条突围之路,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