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全国重点大学、军队重点建设院校、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首批开办八年制医学教育高校。大学前身可追溯到建于1937年的国立中正医学院、1941年的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和1946年的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1954年原第六军医大学(南昌)、第七军医大学(重庆)合并组建第七军医大学,1975年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根据军委改革方案和陆军整编命令,以第三军医大学、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河北石家庄)为基础,纳入西部战区陆军综合训练基地军医训练大队(新疆呼图壁)、解放军第八医院(西藏日喀则)、解放军第二六〇医院(河北石家庄)组建陆军军医大学,校本部位于重庆。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全国重点大学、军队重点建设院校、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首批开办八年制医学教育高校。大学前身可追溯到建于1937年的国立中正医学院、1941年的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和1946年的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1954年原第六军医大学(南昌)、第七军医大学(重庆)合并组建第七军医大学,1975年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根据军委改革方案和陆军整编命令,以第三军医大学、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河北石家庄)为基础,纳入西部战区陆军综合训练基地军医训练大队(新疆呼图壁)、解放军第八医院(西藏日喀则)、解放军第二六〇医院(河北石家庄)组建陆军军医大学,校本部位于重庆。
陆军军医大学是一所医学类高等教育院校,主要面向陆军、火箭军、武警部队培养医疗卫生军官和文职人员,同时面向全军培养医疗卫生士官,主体培训任务是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现职军官初级基本培训;同时,还承担现职军官辅助培训、文职人员培训、预选士官培训、士官升级培训、直招士官岗前培训、对外军事培训、新兵入伍训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和地方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培训等任务,是陆战医学人才培养基地、特色医学科技创新高地、军队卫保障重要力量、陆军卫勤决策咨询中心和白求恩精神文化传承阵地。为学始终坚持姓军为战办学方向,经过长期建设发展,创立了鲜明的军医学办学特色和优势,形成了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育人文化,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历史性贡献。
人才培养。先后为部队培养高素质军事医学人才20万名,成长出18位院士、160位三级以上教授和100余位将军。“创建现代军事医学学科体系,培养新型军事医学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本科生参加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数学建模等国内外各类竞赛屡获最高奖,勇夺全军首届勇士杯、陆军首届精武杯军事技能竞赛野战救护第一名;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篇,全军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104篇,重庆市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209篇。
科学研究。拥有我军唯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武器杀伤生物效应评估中心,世界最大的生物激波管实验室,亚洲最大的高原环境模拟低压舱群,我国最大的轨道式生物碰撞实验室。在战创伤救治、军事预防医学、新概念武器损伤医学防护、高原病防治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直接面向部队、服务战场的重大创新成果,获得了以7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标志的1900多项科技奖励,牵头制定27项国家军用标准,成功研制我国首列卫生列车、我军所有型号装甲救护车和系列战救器材。
学科专业。开设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公共事业管理11个本科专业。拥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授权点73个),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授权点86个),9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重点培育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免疫学6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ESI前1%。
师资队伍。现有两院院士1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80人,三级以上教授26人,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优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等高层次人才100余人,13个团队入选教育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团队。
办学规模。大学占地面积9097亩,共编设9个院(系)、1个士官学校、1个训练基地、1个训练大队、1个外训大队、2所附属医院和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中心)6个,教育部、军队重点实验室32个。两所附属医院及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均为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烧伤、战创伤、肝胆、骨科、心血管、呼吸、感染、眼科、神经等学科临床救治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在微创外科、精准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肿瘤生物治疗、辅助生殖、基因诊治医疗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形成了一批特色前沿技术。